
【台北訊】校園暴力議題近年層出不窮,2023年底的新北割頸案更震驚社會。教育部統計顯示,112 學年度校園暴力與偏差行為事件高達 25,226 件,較 111 年暴增 46%。其中除了鬥毆、偷竊、離家出走外,涉毒案件上升,霸凌與網路詐騙持續增加,顯示校園安全議題日益嚴峻。
面對現況,公共電視《青春發言人》推出全新「校園暴力專題」,包含四支專題影片與互動網站「Re:Choice 三日間」,將於 9 月 4 日正式上線。藉由「影片+遊戲」雙管齊下,提供青少年一個能夠無痛「練習」的安全場域,在模擬情境中學習辨識警訊、提升面對暴力的能力,並在保護自身安全前提下,勇敢協助受害者。
互動網站「Re:Choice 三日間」以遊戲化設計,模擬校園衝突情境,玩家需在三天內做出多次選擇,每個決定都可能改變結局。《青春發言人》製作人鄭淑麗表示:「讓青少年透過模擬練習取代現實中的慌亂恐懼。當他們藉由遊戲的方式演練過,就更有機會在衝突現場中做出安全且較正確的決定。」
專題影片切入四個面向,從不同角度揭開校園暴力的樣貌。團隊找來《少年刑,不行》主持人莫莫尼從加害者視角,揭露一位因殺人罪進入矯正學校的青少年,如何從被霸凌者轉變成霸凌者,最終走向極端。製作團隊也透過街頭實驗觀察路人面對霸凌的反應,驗證「旁觀者效應」確實存在,越多人圍觀,出手幫忙的可能性越低。片中也穿插兩位受害者的親身故事,提醒觀眾「看似玩笑」的行為可能帶來一輩子的傷害。
製作單位也深入校園,拍攝同學如何將自身被霸凌的經驗改編成劇本,並實際演繹,並邀請現場觀眾上台改寫劇情,提醒每個人都有力量影響暴力走向。最後一支專題影片則針對全台上百位師生票選出哪些是「最傷害老師或同學的言行」,直球對決校園衝突的關鍵問題。四支影片串連起來,像是一面鏡子,讓觀眾看見暴力發生時,不同角色間的心態和立場,並反思自身處境及該如何因應。
資深兒少精神科醫師、也是此次專題總顧問陳質采強調,「健康的解決內外在的衝突,才能化解校園暴力」。小公視期望此專題能引發更多反思:旁觀者在衝突現場該如何反應?家長如何辨識孩子遭受霸凌的徵兆?影片與遊戲不僅提供教師校暴相關教材,也成為家長、同學間討論霸凌議題的最佳媒介。《青春發言人》「校園暴力專題」將於 9 月 4 日上線,免費玩的互動網站「Re:Choice 三日間」網址:https://violence.ptskids.tw/
或搜尋「青春發言人」立即測試你的生存指數。